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这些无偿献血的误区,别当真了

  无偿献血作为一项崇高的公益事业,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无数爱心人士与需要帮助的患者紧密相连。但是关于献血,仍存在一些误解和疑问。这些献血误区,别当真了。

  误区一:天冷献血伤元气

  有人说,天冷不宜献血。因为血液是人体的精华,天冷献血会“元气大伤”。

  真相是,健康成年人定期献血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献血对人体内的总血量影响很小,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献血不超过自身总血量的13%,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人体总血量约为体重的7%~8%,一个健康成年人献血200、300或400ml,均在安全范围以内。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对身体并无害处。

  误区二:献血会让人畏寒

  有人说,天冷了不适合献血,因为献血之后会让人的体温下降,导致“怕冷畏寒”。

  真相是,人类作为恒温动物,体温基本保持在36~37℃之间。人体温度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人体在体温调节机制的作用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而在这整个过程中,主要产热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血液并不产生任何热量。保持适宜的室温,穿着保暖,才是抵御寒冷的关键。

  误区三:献血会发胖

  有人说,献血会发胖,献血后会促进消化,吸收更多热量,让人越来越胖。

  真相是,献血不可能促进消化,吃了过多的高热量食物,又不通过运动及时消化,那才是许多人“发福”的根本原因。因此,献血后千万不要长休大补,保持正常饮食即可。新鲜的鱼虾蛋、水果蔬菜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千万不要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这因为饱口福而发胖的锅,献血可不背哦。

  献血是一种奉献,捐一份热血、献一片爱心。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献血,不入误区,不踩坑。期待更多爱心人士参与无偿献血,用热血守护我们居住的城市。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