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脱口而出的“中华民族”背后故事很暖心

  □本报记者  常昊

  “我们当然是中华民族呀!”这句奶声奶气却掷地有声的回答,配上孩子们用闽南语演唱《厦门亲像一首歌》的可爱模样,让吉木萨尔县第五小学的萌娃们一夜之间火遍全网。网络博主路白镜头下的这条短视频,不仅定格了孩子们如阳光般灿烂的笑脸,更娓娓道来一段跨越千山万水的暖心故事。

  6月19日,记者找到了这几个孩子。“厦门帮我们建了学校!”当被记者问及为何能唱出韵味十足的闽南语歌曲时,小朋友们骄傲地向记者说。在这所由13个民族师生组成的学校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早已融入日常。“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增进认同。”吉木萨尔县第五小学党总支书记李忠茂介绍。

  视频中,身着黑白上衣的10岁哈萨克族小姑娘阿克玛尔·哈纳哈赤,回忆起学唱闽南语歌的经历:“刚开始可难了,我连发音都搞不定,只能把歌词全标上拼音回家偷偷练!现在我不但能唱整首歌还会唱《爱拼才会赢》!”说起突然成为“小网红”的感受,阿克玛尔·哈纳哈赤羞涩地说:“太自豪了,同学们都说我超酷的!”

  这段奇妙的音乐缘分,要从吉木萨尔县第五小学厦门援疆教师武素云的暖心创意说起。武素云的女儿是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当她得知学校有个音乐社团后,武素云便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让女儿利用暑期实习的机会,把家乡的音乐带到吉木萨尔呢?”

  2023年暑假,武素云和女儿利用暑假的时间为音乐社团的孩子们教唱了这首厦门最有特色的歌曲《厦门亲像一首歌》。“这首歌的歌词里藏着鹭岛风情,旋律中流淌着闽南的韵味,简直是移动的文化名片!”武素云告诉记者。

  “看到孩子们从最初的陌生好奇,到后来能完整演唱,那种成就感是难以形容的。”暑假过后,由本校的音乐老师葛金钰接过了教唱闽南歌曲的接力棒,她独创了“拼音注音法”,把闽南语歌词变成拼音“趣味密码”,还穿插讲解厦门的风土人情。“同学们学得上瘾,每次上课眼睛都亮晶晶的!更让人惊喜的是,这首歌很快从社团传唱到了全校,课间经常能听到孩子们哼唱。”说起孩子们的表现葛金钰满脸欣慰。

  其实,文化交融的故事远不止一首歌。在福建援疆厦门分指挥部的支持下,吉木萨尔县第五小学与厦门学校建立了全方位合作机制。“近邻青蓝”工程、“石榴籽一家亲”研学活动等创新举措,让两地师生在交流中增进了解、深化情谊。同样出现在视频里的哈萨克族男孩哈尼·叶不拉依迫不及待地跟记者分享:“我们还去过福建!今年寒假学校组织我们去厦门研学!鼓浪屿美得像童话,厦门大学也超气派!”

  从课堂互动到文化交流,援疆工作为孩子们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正如孩子们脱口而出的回答“我们当然是中华民族呀!”,正如孩子们淳朴的心声“最幸福的事,就是生在中国!”

  这就是孩子们对祖国最清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