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昌吉州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2025年上半年昌吉州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昌吉州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罗世龙,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李强华,昌吉州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单秀娟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昌吉州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建忠主持发布会。
王建忠:各位媒体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昌吉州人民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是向大家介绍2025年上半年昌吉州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首先有请昌吉州统计局罗世龙同志作情况介绍。
罗世龙: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对昌吉州经济发展的关心关注。今年以来,昌吉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区、州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加紧落实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昌吉州经济顶住压力、稳步前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持续向优向新”的发展态势。
上半年,昌吉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4.63亿元,同比增长6.0%,较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4.42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69.99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450.22亿元,增长4.3%。
一、农业基本盘坚实稳固,畜牧业生产稳中有进
州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16亿元,同比增长5.4%。初步统计,粮食总播种面积332.47万亩,各类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78.27万亩。其中,棉花播种面积299.48万亩,增长33.8%。樱桃、车厘子、蓝莓等各类园林水果产量合计3.86吨,实现“从无到有”突破。牛、活家禽出栏14.49万头、647.91万羽,分别增长15.3%、2.2%;牛肉、禽蛋产量分别增长17.9%、73.6%。
二、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大型企业拉动有力
上半年,昌吉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4.6%、8.2%、2.3%,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5、4.4、0.5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30个行业大类中,14个行业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3.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6%,四个行业合计占规上增加值比重83.5%,对规上工业贡献率为94%。
从产品产量看,六成以上工业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其中,电解铝、工业硅、变压器、铝合金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3%、19.6%、52.8%、75.7%。
18家大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5.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8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恢复向好,消费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17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25亿元,同比增长13.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社零总额49.50亿元,同比增长12.8%;乡村市场社零总额1.74亿元,增长19.3%。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48.08亿元,同比增长13%,餐饮收入3.17亿元,同比增长13.1%。“以旧换新”政策充分显效,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01.9%,智能手机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76%,新能源汽车增长84.5%。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9.5%、48.3%。
1—5月,112家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6%,较1—4月提高1.3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大项目支撑增强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4.7%,比一季度加快7.9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5.7%、89%,分别拉动投资增长20.9、14.4个百分点。
从投资规模看,完成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71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4.8%,拉动投资增长24.3个百分点。
从投资结构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长55.2%,占总投资54.4%,拉动投资增长26个百分点;反映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占总投资的29.2%。
五、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经济发展向新向好
数字赋能激发市场活力。1—5月,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3.4%,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8.8个百分点。上半年,限额以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7.6%,比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74.6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增势强劲。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8%,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5.3个百分点。新兴产品较快增长,发电设备、煤层气同比分别增长4.4倍、1.1倍。
高技术产业投资成倍增长。上半年,高技术产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29.3%,占全部投资的2.1%,拉动投资增长1.9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08%,拉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投资聚力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总的来看,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发展环境,昌吉州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经济顶压前行、稳步增长,实属不易。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激发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全州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谢谢!
王建忠: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单秀娟副局长您好!从发布的数据看,上半年昌吉州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较一季度小幅上扬,工业生产运行出现了哪些积极变化?如何看待下半年工业生产走势?谢谢!
单秀娟: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昌吉州狠抓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和重要生产要素协调保供,工业生产稳中有进。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比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支柱行业协同发力,煤炭开采“压舱石”作用凸显。规上工业30个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个行业增速较1—5月加快或降幅收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4个增加值占比超过10%的行业,同比分别增长24.6%、6.3%、13.1%、2.6%,合计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3.5%,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在原煤稳产增效的拉动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2.4%,“压舱石”作用凸显。
二是六成产品产量增长,新兴产品快速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监测的123种产品有75种产量保持正增长,增长面为61.0%。其中,电解铝产量同比增长8.3%,铝合金增长75.7%,工业硅增长19.6%,饲料增长17.7%,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30.3%,变压器增长52.8%。部分新兴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发电设备同比增长4.4倍、煤层气增长1.1倍、水力发电量增长99.8%。
三是民营工业继续领跑,亿元企业主力带动。上半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高于规上工业6.0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9.6个百分点。143家亿元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4.6个百分点,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王建忠: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农民日报记者:感谢主持人。李强华局长您好!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请问,今年,在确保粮食丰产丰收上,昌吉州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李强华: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全州上下扎实推进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小麦种植实现品质、单产“双提升”。特别是冬小麦,在百亩、千亩、万亩、十万亩连片种植区域分别刷新今年全疆冬小麦单产的最高纪录;作为主要秋粮作物的玉米,首次实现密植技术的全覆盖。预计小麦平均单产459.3公斤、总产76.93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10.23%和4.85%,这些成果的取得,关键得益于五方面举措协同发力:
一是筑牢良田根基。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目前全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达到530.76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州本级先后投入资金,累计新建和修复末级渠系2106公里,这些“强农”措施,都为实现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推广优质良种。持续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甄选适宜昌吉州推广的优质高产品种,推广新冬52号等6个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主导品种,目前全州小麦良种覆盖率达100%。
三是强化科技赋能。组建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专家参与的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编制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举办40余场现场培训会,手把手指导农户掌握缩行增密、节水种植、化控防倒伏等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小麦倒伏难题,为产能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升级智能装备。依托国家农机装备更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农机更新迭代,推动农机装备由量向质提升。目前,全州小麦高产田已经实现北斗导航和智能驾驶技术全覆盖,小麦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100%。通过农机减损大比武、设立30个跨区作业服务站,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0.6%以下,助力粮食产能提升。
五是完善保障机制。落实耕地地力保护等惠农补贴资金5.85亿元,统筹粮油规模种植主体提升等项目资金,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建立州县乡三级包联制度,为粮食生产精准“把脉”、科学“开方”,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手段实施精准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整村整乡推进产能提升。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
王建忠:请继续提问。
新华网记者:感谢主持人。我想请问一下支撑昌吉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因素有哪些?谢谢!
罗世龙: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那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个介绍:今年以来,昌吉州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7%,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一是大项目“压舱石”作用明显。上半年,昌吉州高质量、高效率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抢抓项目施工黄金期和关键期,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亿元以上项目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完成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71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4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4.8%,占总投资的70%,拉动投资增长24.3个百分点,为稳住投资基本盘打好了基础。
二是煤炭开采相关产业投资近百亿。昌吉州煤炭资源富集,上半年煤炭开采相关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5.7%,占总投资的23.5%,拉动投资增长8.3个百分点。其中,准东露天煤矿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9.7%,拉动投资增长5.7个百分点。
三是新能源项目投资持续发力。昌吉州不仅煤炭资源丰富,风能、光能资源也十分富足,近年来,新能源项目在昌吉州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风光电新能源项目投资同比增长96.9%,占总投资的33.1%,拉动投资增长21.9个百分点。
四是民间投资快速增长。今年以来,昌吉州持续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不断增强,民间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9.9%,占总投资的43.1%,拉动投资增长9.7个百分点。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王建忠:请继续提问。
中新社记者:感谢主持人。李强华局长您好!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肉蛋奶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请问,昌吉州近年来是如何落实中央、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畜牧业相关扶持政策的?谢谢!
李强华: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肉类及生鲜乳价格持续走低,养殖场(户)和加工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为推进畜牧业平稳健康发展,2024年8月,自治区出台了“牧九条”、畜牧种业保护提升等政策,我州积极行动,累计争取补贴资金1.12亿元,惠及2.4万余家养殖加工主体,第一批补贴资金7756万元,今年年初已经全部兑付。在政策刺激和推动下,肉牛产业恢复性增长,养殖成本有效降低,活牛活羊及牛羊肉产品价格稳中有升,畜群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今年上半年,全州肉、蛋产量分别达6.48万吨、1.53万吨,同比增长3.53%、73.6%,畜牧业产值为36.98亿元、增速达到4.1%。同时,为进一步增加母畜存栏和良种比例,发展特色养殖,我州借鉴自治区“牧九条”政策的成功经验,紧紧结合养殖主体的迫切需求和生产实际,出台了《昌吉州稳定和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从今年7月1日起到明年6月30日止,对牛羊养殖、品种改良、贷款贴息、骆驼养殖等5个方面进行支持,切实帮助企业和农户纾困解难,加快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在此,借这个机会我们也做一个宣传,希望符合条件的养殖场、养殖户能够积极到当地农业农村局进行申报。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
王建忠: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央广网记者:谢谢主持人。单秀娟副局长您好!请您介绍一下上半年昌吉州消费品市场整体特点和主要增长动力。谢谢!
单秀娟: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昌吉州消费品市场以“政策赋能、结构优化、业态创新”为核心,呈现稳健增长、活力增强、升级加速三大特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0%。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六成以上商品零售增长,市场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18类主要销售商品类值中,有12类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66.7%,其中9类商品实现两位数增长。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稳定增长,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7%、15.3%。大宗商品销售稳定增长,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4.2%、12.7%。
二是“两新”政策成效显著,多维拉动消费扩容。上半年,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9.5%,其中6月当月同比增长188.6%,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5.6%,其中6月当月同比增长102.3%,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个百分点。
三是消费升级趋势凸显,绿色智能产品主导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增长84.5%,其中,6月当月同比增长29.7%,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同比增长83.1%,其中6月当月同比增长131.9%,拉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9个百分点。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王建忠:最后一个问题,请记者提问。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感谢主持人。李强华局长您好!我们注意到,较去年相比,今年昌吉州在粮食和“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上都实现了数量上的增长,请问,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昌吉州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李强华:农产品安全是民生大事,我们坚持长抓不懈。昌吉州2021年7月1日就已经颁布实施了《昌吉回族自治州优质农产品生产条例》,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主要采取4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州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推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重点农产品追溯管理、风险分级管理等制度,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二是强化质量监测。聚焦群众关切,推进重点品种的攻坚治理,加密上市期巡查检查,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上半年,开展风险监测1129批次,监测合格率为99.83%。
三是强化监督管理。上半年,对全州农兽药经营企业检查1835家次,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12次,抽查农资产品350批次,查处农资违法案件9起。检查种植基地、养殖场、屠宰场等600余家次,查处动物卫生执法案件17起、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6起。
四是强化标准引领。以小麦、玉米等为重点,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个;培育绿色食品272个;呼图壁牛奶、奇台面粉、木垒鹰嘴豆等35种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奇台县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在严监管、保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凝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力,不断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
王建忠:谢谢各位媒体记者们的提问。答记者问环节就到这儿。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发布会结束后可以向昌吉州统计局和昌吉州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进行咨询。请媒体朋友们持续关注昌吉州经济运行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发布人!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
(本报记者常谊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