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新手妈妈,昌吉市人民医院的这份攻略请收藏

母乳喂养,宝宝的第一份甜蜜爱礼

  8月1日,昌吉市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史俊俊指导温女士进行母乳喂养。

  □王美娟摄

  □本报实习生  马军

  2025年8月1—7日是第3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主题为“支持母乳喂养,呵护健康未来”。旨在强调母乳喂养对儿童健康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完善支持母乳喂养的政策体系、服务网络、场所设施,不断提升母乳喂养水平。母乳喂养是建立母婴联结乃至新生命与世界联结的最初起源。母乳喂养对婴儿和妈妈有哪些好处?母乳喂养中有哪些技巧?一起来看昌吉市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史俊俊的解答。

  母亲与宝宝的双向滋养

  “当我们谈论母乳,绝非仅仅在讨论一种食物,而是在谈论一种蕴含生命智慧、动态适应、无法复制的生命支持系统。”史俊俊指出,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的深远影响是全方位、无可替代的。

  婴儿健康的“黄金铠甲”。史俊俊强调,母乳,尤其是珍贵的初乳,堪称“液态黄金”与婴儿的“第一剂天然疫苗”。母乳中含有一种叫做“免疫因子”的神奇物质,这些物质共同构筑起强大的免疫防线,显著降低新生儿和婴儿罹患中耳炎、呼吸道感染、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的风险。研究明确显示,母乳喂养的婴儿,其过敏性疾病(如湿疹、哮喘)及未来肥胖、糖尿病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配方奶喂养者。

  智能成长的“源代码”。母乳的神奇之处在于其成分并非一成不变。史俊俊解释说:“母乳是‘活’的,它随着婴儿的日龄、月龄增长,甚至在每一次喂养的不同阶段(前奶与后奶),其成分都在智能调整,精准匹配婴儿成长变化的需求。”其中富含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ARA)是大脑与视网膜发育的核心营养素,多种生长因子和激素则精细调控着婴儿的代谢与神经发育进程。

  母乳喂养的益处同样惠及母亲。史俊俊指出:“婴儿频繁有效地吸吮,是刺激母体子宫收缩最自然的‘良药’,能极大促进产后恢复,减少出血风险。”长期来看,母乳喂养会显著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以及2型糖尿病的概率。从心理层面看,哺乳过程中母婴间深情的凝视、肌肤的接触、激素的释放等,在无形中建立了无可替代的情感纽带,对婴儿安全感的建立和母亲预防产后抑郁都至关重要。

  家庭社会的“无形财富”。史俊俊补充,母乳喂养在常温下具备一定的安全性,且无需冲调、恒温储存,更经济便捷,大大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和时间压力。从公共卫生角度看,提高母乳喂养率能有效降低全社会在治疗相关疾病上的巨大医疗支出,其产生的健康收益是长远且不可估量的。

  科学指导照亮喂养之路

  尽管母乳喂养益处显著,现实中新手妈妈仍面临诸多挑战与困惑。史俊俊结合临床实践,剖析常见误区并提出科学对策。

  新手妈妈最常见的担忧是初乳太少,宝宝会不会饿着?

  史俊俊说:“新生儿胃容量极小,初乳的量虽少,但营养密度极高,完全能满足新生儿最初几天的需求。频繁有效的吸吮才是刺激后续大量泌乳的关键。”她强调,产后应尽早(最好在1小时内)开始肌肤接触和哺乳,按需喂养(通常每天8—12次以上),避免因误判而盲目添加配方奶粉。判断婴儿是否吃饱,应关注其精神状态、大小便次数(第4天起每天至少6次清澈小便)及体重增长趋势(出生两周内恢复至出生体重),而非单纯依据母亲的主观感受或哺乳时长。

  哺乳疼痛非必经之痛。史俊俊说:“哺乳疼痛绝非‘正常’现象,往往是含接姿势不当发出的警示信号。”正确的含接应确保婴儿张大嘴,含住大部分乳晕(下唇覆盖的乳晕应多于上唇),下巴紧贴乳房。若出现乳头皲裂、剧痛等症状,需及时寻求专业评估与指导,调整姿势,而非强忍疼痛导致问题恶化。

  针对母亲患病(如感冒、乳腺炎、乙肝携带、糖尿病等)或婴儿早产、黄疸等情况能否哺乳的问题,史俊俊说:“绝大多数情况下,母乳喂养不仅安全,且对患病母婴具有保护作用。如果母亲患普通感冒时哺乳,其乳汁中的抗体反而有助于保护婴儿;乳腺炎期间继续哺乳或规律排空乳房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乙肝携带者母亲在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即可安全哺乳。”她特别提醒,遇到特殊情况切勿自行断奶,务必咨询专业医护人员获取个体化评估和建议。

  坚持母乳喂养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针对职场妈妈普遍面临的背奶难题,史俊俊提供了实用方案:提前储备母乳,需掌握正确的吸奶、储存、解冻与温热方法;与用人单位沟通争取哺乳时间与合适空间、学习高效吸乳技巧、维持良好心态等。她特别指出,昌吉州近年来在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母婴设施建设方面已有显著进步,母乳妈妈们应了解并善用这些支持资源。

  改善母乳喂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母乳喂养的成功绝非母亲一人之事,它需要整个家庭、医疗保健系统乃至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努力。”史俊俊着重强调了构建支持网络的重要性。

  家庭支持,温暖有力的“第一站”。家人的理解、鼓励与实际行动至关重要。伴侣应主动分担育儿及家务,营造轻松氛围;长辈需更新观念,避免过度干预或质疑母亲的奶量;家庭成员应共同学习科学喂养知识,成为母亲最坚实的后盾。

  医疗机构,专业规范的“守护者”。昌吉市人民医院产科积极践行“爱婴医院”标准。史俊俊介绍:“我们致力于将母乳喂养宣教与指导贯穿孕产全程,产前门诊普及母乳知识,产后即刻帮助母婴早接触早吸吮,住院期间床旁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出院后通过随访和线上咨询提供延续性支持。”昌吉市人民医院正不断加强医护人员规范化培训,确保咨询指导的科学性与一致性,并努力保障每位妈妈都能获得个性化帮助。

  社会支持,无处不在的“友好环境”。史俊俊呼吁社会层面给予母乳妈妈更多关注与行动。用人单位应依法落实哺乳期女职工权益保障,提供哺乳室和弹性工作时间;公共场所需加快配备便捷、卫生的母婴室;媒体应持续传播科学、积极的母乳喂养信息,营造理解、尊重母乳喂养的社会氛围。

  政策法规,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史俊俊说,国家及地方关于产假、哺乳假、母婴设施建设等相关法规政策是支持母乳喂养的基石。她期待相关法规能持续完善并得到更严格的执行,同时探索更具激励性的措施,为母乳喂养家庭提供实质性支持。

  “母乳喂养很重要,但妈妈们的感受更重要,生育友好最重要的是要‘妈妈友好’。”史俊俊说,“我们不仅要解决‘怎么喂’,更要回答‘为什么喂’,还要让妈妈放心快乐地喂,我观察到,凡是母乳喂养坚持比较久的妈妈,一定是有整个家庭在支持她的,所以只有让妈妈感受到尊重与支持,母乳喂养才能真正成为一条温暖的路。”

  “支持母乳喂养,呵护健康未来”这不仅是第3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的主题,更应成为全社会持续践行的承诺。唯有家庭倾注温暖、医疗机构提供专业力量、社会营造尊重友好的氛围、政策法规构筑坚实保障,方能共同为母亲扫除疑虑与障碍,让每一位婴儿都能畅饮这份来自生命源头的甘泉,在充满爱与科学的守护中,真正赢在健康的起跑线上,迈向更加强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