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昌吉小吃街小惠锦油糕店

从路边小店,滚烫成文旅融合的金字招牌

  8月10日,游客在昌吉小吃街小惠锦油糕店购买面点。

  □本报记者  许乐  文/图

  清晨的昌吉小吃街,食物香气弥漫。小惠锦油糕店里,员工已经开始工作。油锅里金黄的糕饼翻滚膨胀,滋滋作响。店主马殿英在后厨抽查着糕点。

  2008年,马殿英和丈夫带着祖传的糕点手艺,进驻了昌吉小吃街。“当时路都没修好,坑坑洼洼的。”回忆创业初期,马殿英记忆犹新。店里最初只卖酸奶和油糕,因价格实惠、味道醇正逐步积攒了人气,她说:“很多顾客买一两个尝完,还没走到街口就折回来,说太好吃了,要给家人带回去尝尝。”这份认可,让夫妻俩看到了希望。

  油糕“酥而不散、甜而不腻”的背后,是马殿英十六年如一日的坚持:筋道十足的地产面粉、清亮醇香的葵花籽油、顶级的黑芝麻……十几年来,她从未更换过供货商。

  “80℃的开水烫面,搅到黏稠松软后再晾凉揉匀。”马殿英透露,这决定了外皮的酥脆度。老师傅凭经验把控馅料湿度,把和好的面揪成小块,擀成皮,在中间包上馅料,然后压成扁圆形的小饼放入油锅。

  刚出锅的油糕,外皮香酥、内皮软绵,咬一口满是香甜,让人满足地眯起了眼。“炸油糕的油温和出锅的时间差一点,口感就不同。只有当天现炸现卖才是那个味儿。”马殿英说。

  “老板,芝麻馅太甜了,能不能做个不甜的馅儿?”“花样太少了,品类再增加些吧!”“包装精致一点,我要当礼物送人。”……生意越来越好,顾客向马殿英提出了新的需求。

  2021年在昌吉市天山北麓葡萄酒风情街开了第一家分店,2024年开始售卖五仁馅油糕;到如今,两家门店加起来有十余名员工,点心品种丰富至30余种,他们还注册了商标、更换了包装。马殿英细数着这些年的变化:“这些年昌吉小吃街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商家多了、产品丰富了,现在已成昌吉市的旅游地标了。”

  马殿英介绍,“现在店里70%的食客都是从外地来的,油糕一天能卖四五千个。好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游客,专门来买礼盒。一到周末还有乌鲁木齐的老顾客开车专门来吃刚出锅的油糕。旅游旺季,排队的游客能排到十米开外。”

  店名“小惠锦”里藏着两代人的羁绊。马殿英笑言,“‘惠’是我女儿名字里的字,‘锦’是锦上添花。如今,女儿已接手店铺运营,我就退居幕后专注品控。每天抽查试吃,保证味道绝不变。”也正是这份坚守,让“小惠锦油糕店”成为昌吉小吃街的味觉地标。

  一块油糕,从路边小店,滚烫成文旅融合的金字招牌。它的香气里,蒸腾着一座城的烟火气,更沉淀着手艺人对初心的滚烫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