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苏豫报道:近日,阜康市九运街镇漫享田园果业产业园的12000平方米智能化大棚里,一幅现代农业的蓬勃画卷徐徐展开。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如同农田里的“智慧大脑”,精准调控水资源流向。
步入智能化草莓大棚,草莓架上白色塑料长管整齐排列,每隔20厘米左右,滴头就将混合营养肥料的液体精准输送至草莓根部。漫享田园技术研发部主管舒河霖说:“今年大棚果蔬产量高,多亏循环滴灌节水增效技术模式。这种滴灌模式既有效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又能严格控制大棚湿度,减少病害。”
在每个大棚门口,还建有一个综合大数据智控操作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对整个大棚湿度和水肥一体化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和巡查。植株需要浇灌时,营养液“涨潮”由滴头的出水口漫出,在基质盆淹没3厘米深的根系后,静止15分钟,让种苗充分吸收;当植株喝饱需放水“落潮”时,再打开基质盆下端的排水口,让营养液自动回流到蓄水池。大棚浇灌利用“井水补充+蓄水池+节水设施”模式,通过井水补充提水,加压至蓄水池,实现重力自流灌溉,破解“水难题”,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舒河霖介绍:“每次灌溉只湿润草莓根部,每天保证合适的水分。大棚内还安装了智能物联网设施,可以根据果蔬土壤湿度,自动开启滴灌设施,技术人员在手机上就能操作,节水效果特别好。”
农民常说,水是庄稼人的胆。过去不少农民觉得“水从门前过,用多用少都没错”,现在要改变老观念,用上“明白水”,算清节水账。漫享田园果业产业园公司总经理叶向东说:“据测算,现在和过去普通灌溉相比省水40%,跟滴灌相比省水15%—20%。节水、省时、省工、增产都是这种模式看得见的好处。”
如今在九运街镇,干播湿出、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已广泛应用,高效节水理念深入人心。从源头到田头,全程拧紧“水龙头”,一张水网包含蓄、提、灌、排等工程。节水这道必答题并未交卷,还将长期经受考验,九运街镇将抢抓新机遇、创造新优势、激发新动能,解锁更多的节水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