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产业旺 服务优 交往深 文化融 智力兴

——福建漳州、南平对口援疆工作综述

  □本报通讯员  王梦君

  在福建援疆漳州、南平分指挥部的鼎力支持下,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跨越山海,从产业、项目、文化、智力、交往交流交融等多维度精准发力,为木垒县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援疆:

  让特色产品“香飘万里”

  “这鹰嘴豆越嚼越香,口感酥脆,第一次品尝就被圈粉,一定要给家人带些尝尝。”在福建福州举办的第三届福品博览会上,福州消费者林秀琴边品尝边购买木垒县的鹰嘴豆产品。

  此次展会上,鹰嘴豆奶粉、手撕牛肉干等产品前始终围着试吃购买的群众,“天山净土 养心木垒”宣传片在背景墙上循环播放,让福建观众透过屏幕领略木垒的壮美风光。“不光要让产品走出来,更要让产业链扎下去。”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指挥长高国亮介绍,目前漳州已开设14家“木垒联盟·漳木良品”门店,2024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木垒县鹰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王丽说:“通过援疆电商平台,我家的鹰嘴豆系列产品每月能多卖500多单。”

  产业援疆:

  让特色种植绽放异彩

  初夏时节,照壁山乡双湾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将从福建引进的百合种球栽种入土,福建已经接续7年推动的这一特色项目。“从一颗百合种球的引种试验,到一个特色产业的渐显雏形,这个特色种植项目,正从试验田走向示范园。”南平分指挥部副指挥长余松杰感慨地说。

  在英格堡乡菜籽沟村,索邦、西伯利亚等品种形成梯次花期,预计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次。“通过‘订单农业+乡村旅游’模式,这朵‘南方花’已成为木垒农牧民的‘致富花’。”南平分指挥部副指挥长余松杰说。

  项目援疆:

  让便民服务触手可及

  在福建援疆漳州、南平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木垒县大石头乡大石头村村民服务中心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村民史翔钰说:“有了这个服务中心,办理业务方便多了,节省不少时间。”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医保、社保、劳动保障等民政业务,并为老年人、退役军人等群体提供专项服务。

  大石头乡大石头村党支部书记包拉提别克·马合买提介绍,这里不仅有行政服务窗口,还设有图书室、国家通用语言培训中心、村民纠纷调解室、人大代表工作站等功能室。

  据统计,中心运行以来已办结各类事项2000余件,调解纠纷32起,成了名副其实的“民心驿站”。

  交往交流交融:

  让友谊之花处处绽放

  夏末初秋,英格堡乡月亮地村数十株石榴树迎风招展。这是2024年闽疆台三地青年共同种下的希望之树。2024年7月,闽台30名青年一同畅游木垒,同上一堂课、同植一棵树,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为扩大交往、增进情谊,漳州、南平分别推动漳木、南木青少年“线上结对+线下互访”,促成10所漳州学校、10所南平学校与11所木垒学校共建。在深化交流合作上,推动漳州、南平与木垒等党政部门互访,促成23个“县区带乡镇,部门带领域”合作共建,争取计划外结对帮扶资金800余万元。

  文化润疆:

  让山海文化交融

  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福建援疆漳州、南平分指挥部的积极促成下,木垒县开展“丝路同源·山海交响”“茶润天山”等茶文化交流培训活动。

  这场“茶润天山”文化交流活动,让木垒人迷上了中华传统茶艺。“孩子们现在知道,福建的茶和木垒的奶疙瘩,都是咱中华文化的宝贝。”木垒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李媛媛笑着说。

  而在新户镇中心学校的朱子文化长廊,小讲解员向同学们分享学习心得,他们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阐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悟。这是南平援疆深入实施朱子文化在木垒“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的生动缩影。

  此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领衔的南平籍著名画家及南平市美术家协会骨干成员来到木垒,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采风创作活动;南平非遗文艺作品在木垒展览……

  智力援疆:

  让希望的种子落地生根

  木垒县中学的地理课堂上,援疆教师庄培斌正在给学生们讲解武夷山丹霞地貌:“这和咱们木垒的胡杨林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7名援疆教师带教14名本地老师,不仅传方法,更传理念。”木垒县中学校长何成强说。

  在木垒县医院眼耳鼻喉科,援疆医生康霜莲正手把手教徒弟李建明:“过敏性鼻炎知道为什么过敏,才能更好治疗。”李建明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11种诊疗方案,“康老师教的方法,已经治好 20 多个患者了。”

  二十余载援疆路。闽疆两地正以更紧密的协作,共同书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的新篇章。这片见证了无数感人故事的土地,必将在山海同心的浇灌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