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临江
在昌吉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各种汤食不仅是果腹的食物,更是承载着地域记忆、民俗风情与人文温度的文化符号。从作家笔下氤氲的热气,到歌者口中流转的韵律,再到屏幕上蒸腾的画面,昌吉的汤食以多样的姿态融入文艺创作,成为解读这片土地的独特元素。
昌吉州青年作家唐新运多年来笔耕不辍,在《民族文学》《人民日报》《文艺报》《农民日报》等报纸杂志发表散文近百万字。他的散文大多描述和记录了家乡奇台县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读者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花草树木、世间万物及生命的敬仰和尊重。唐新运在其作品《拌汤》里描述到:“黄昏夜色,暮霭沉沉,爷爷和父母收工,我也放羊回家,一进院门,嗅闻清香,米汤或者拌汤,风干馍馍,奶奶切了萝卜,萝卜缨子舍不得扔,加盐挼揉,芫荽切段,倒醋,饭菜里就有了香, 能把味道散播至大半个巷道之远阔。”“奇台肉拌汤香辣可口、发汗提神,尤其是喝酒之后,喝一碗喷香的肉拌汤,马上感到烫心暖胃,浑身通泰,酒醒大半。”
粉汤是新疆的风味小吃,常见于民众节假日的餐桌上。玛纳斯县本土作家泥前进在其作品《羊肉粉汤》里提到:“冬日傍晚,大家围坐在一起,捧啜一碗滚烫的羊肉粉汤,勾引着食客们的味蕾和渴望。搛一块羊肉咀嚼,糯软润滑,油渍直流,嫩活软香,直抵舌尖,味蕾顿时陷入鲜美的沼泽中。吃一口粉块,入口浸着肉香,清香沿着喉咙直钻肚腹。喝一口热气袅袅、汤白如脂的羊肉汤,一股热气迅速流遍体内,顿觉神清气爽,周身燥热,似乎周身都被滚烫的羊汤通透了,便觉日子清新如年画。”
无论是街头小店,还是宾馆饭店,丸子汤以其醇厚的滋味和浓郁的烟火气,诠释着昌吉人对美食的执着与热爱。“丸子汤,是昌吉烟火的本真注脚。”昌吉州融媒体中心编导何盼对丸子汤情有独钟。在其领衔创作的2025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宣传片《乐享丝路 品味昌吉》时,专门取景拍摄了丸子汤的整个制作过程。她在宣传片解说词里这样写到:“昌吉丸子汤,裹着纯肉鲜香;慢火熬制的牛骨汤,融着醇厚底味。一口热乎劲,是丝路饮食在寻常日子里的绵长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