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冬云 文/图
8月10日,2025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海南文昌圆满落幕。昌吉州实验小学六年级(3)班学生赵耀凭借作品“月球交通与能源创新的2.0时代”斩获金牌。这已是他第二次站上全国最高领奖台。这个12岁的少年,用他的创新思维和执着探索,诠释了新时代青少年的科技梦想。
8月12日,记者见到了返回昌吉的赵耀——瘦高的身材,戴着一副近视眼镜,阳光帅气。当他侃侃而谈自己的作品时,思维活跃,谈吐逻辑清楚,想象力丰富,让人不得不感慨眼前的少年有着超越这个年龄段的知识储备。“月球表面那么复杂的环境,如何解决月球车辆行驶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如果将飞行器安装在月球车上,这样月球车在月面的移动效率就会大大提升。”赵耀说。
据了解,他的参赛作品不仅展现了出色的创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更在专家评委的指导下明确了课题的可行性改进方向。“虽然我今年参加的还是小学组的创意赛,但这次专家评委对我的要求更高了,不仅仅局限于我作品的创意好不好、模型做得好不好,而是在课题的可行性方面给了我更专业的评估和改进方向。这是我本次参赛的最大收获,让我今后的研究有了新方向。”赵耀说。
据悉,本届大赛共设有航天创意、航天科学探究与创新设计、太空探测竞技3个竞赛单元、14个赛项,吸引了全国2801支队伍、4664人参赛。其中,新疆代表队表现亮眼,43支参赛队伍、58名选手共斩获14金23银21铜的佳绩,展现了新疆青少年在航天科创领域的强劲实力与无限潜力。
赵耀的航天梦,始于3岁时和姥爷一起观看航空航天纪录片。从那时起,宇宙的奥秘便深深吸引着他。5岁,他探访了“中国天眼”,聆听来自外太空的神秘信号;11岁,他走遍了全国四大卫星发射场,亲眼见证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出征。2024年寒假,他参加哈尔滨工业大学官方航天研学营,凭借优异表现荣获官方研学证书;同期探访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集团,获得黑龙江省级研学证书。今年暑假,他又奔赴海南文昌,观摩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每一次看到火箭升空,我都觉得离梦想更近了一步。”他说。
对航天的热爱,让他不满足于简单的知识积累。他自学3D建模和编程技术,获得丰硕成果。他自主研究的深空探测类课题“月球制水系统”,在2024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中斩获新疆赛区一等奖及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为新疆队争得荣誉。他设计的仿生学“水源探测蜘蛛车”,集成AI、物联网等技术的“水矿采集坦克”,以及利用羟基制水的“微生物制水厂”均受到专家评委的高度好评。特别是他依据特斯拉线圈在等离子体中放电原理设计的“照耀1号”太阳能无线充电卫星模型,更体现了他大胆的创新思维与在科学领域的深入探索。在今年的比赛当中,他进一步升级研究,提出模块化飞行器概念,让月球车秒变“太空飞行器”,再次征服评委。
赵耀的成功,并非来自题海战术或补习班。他的秘诀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父母从不限制他的探索,而是鼓励他动手实践。课余时间,他沉迷于3D打印、机器人编程,甚至研究量子力学。“我不觉得学习航空航天知识是负担,因为做喜欢的事,本身就是快乐的。”他笑着说。
他的作品灵感往往来自生活——比如他设计的作品“水源探测卫星胶膜弹”,来源于一次遛狗的经历;太阳帆前面光学放大器的设计,来源于近视离焦镜的原理。他善于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科学理论提出创新方案。大赛评委评价他:“不像小学生,更像一个严谨的科研工作者。”
科创发明之外,赵耀的生活同样精彩。他是公益小达人,5岁加入苏玉琴志愿服务团队,6岁成为四川大熊猫基地年龄最小的义工;他是运动健将,骑行环赛里木湖、攀冰滑雪样样在行;他还是“老坦乐队”的架子鼓手,曾主持昌吉市少儿春晚。“我希望自己不仅会搞科学研究,还能拥抱更广阔的世界。”他说。
如今,赵耀已立下目标:“目前,我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将来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谈及梦想时,赵耀眼中闪烁着光芒,“我想成为一名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研发出更先进的飞行器。”这个敢想敢干的少年,正用他的方式证明——只要心怀热爱,就能奔赴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