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魏鹏慧、李永旭报道:眼下,阜康市1.1万亩番茄迎来成熟采收期,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在阜康市滋泥泉子镇何家湾中心村种植户万农的田地里,番茄采收机正有序作业。万农说:“今年我种了300亩加工番茄,预计亩产可达9吨,收成不错。”年初,他与番茄酱厂签订收购合同,选用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质品种,并依托滴灌、科学施肥等技术,实施精细化田间管理,为番茄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从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到采收拉运,全程都有酱厂技术人员跟踪服务,机械化程度高,省时省力,我们对订单农业充满信心。”万农说。
新疆康美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同样忙碌。新鲜番茄经过清洗、分拣、破碎、熬煮、浓缩等工序,制成色泽鲜亮的番茄酱,经过灌装、包装后发往各地市场。新疆康美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建江说:“我们于8月8日正式开机生产,目前两条生产线日处理番茄达1200吨。预计生产将持续至10月初,计划处理番茄6万吨,年产番茄酱7000吨,年产值6000万元。未来我们还将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品质,适应多元市场需求。”
近年来,阜康市通过推广科学种植、支持企业提升加工能力等措施,积极推动番茄产业壮大和产业链延伸,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今年全市加工番茄预计可为酱厂提供约10万吨原料,生产番茄酱产品约11700吨。
滋泥泉子镇副镇长吴子良说:“我们组织30名工作人员深入种植户和企业,协调解决采收交售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同时督促企业做好设备保障和人员调配,确保番茄采收和加工顺畅进行,真正让番茄成为群众增收的‘红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