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桃之灼灼

  □李明

  七月的流火淬炼着天山北麓的土地。步入玛纳斯县凉州户镇,千亩桃园洇染新疆盛夏最浓烈的绯红,灼灼其华,仿佛最深情的告白。桃树早已敛起春日的粉黛,将光阴与地力凝成沉甸甸的果实,谦逊地低垂。

  夏至后的蝉鸣是燥热空气的鼓点,奏响采收的序章。若黎明早起,登高远眺可见晨曦如金梭,刺破云帷织就浩渺天幕。晨风拂过,清冽的果香是大地无声的馈赠,步履也随之变得轻盈,仿佛踏入时光丰饶的秘径。

  远山在薄霭中静默,如亘古的守护者。青纱般的晨雾在渐强的光里悄然消融。步入桃园,探路的枝丫宛如无声的邀约。须臾间,朝阳的金辉泼洒而下,整个园子沐浴其中。蟠桃不语,绒毛在逆光中纤毫毕现,吮吸着天地间的宁静。此情此景,令人想起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亦想到西王母瑶池蟠桃盛会的神话,那象征长寿与祥瑞的仙果,根脉不正是深植于这人间沃土。

  重访桃园,千百亩桃树铺展开来,绿意磅礴,风过树梢,绿叶簌簌,似乎低语大地深藏千年的秘密。当阳光吻上叶脉,枝头的蟠桃洇出愈发娇羞的酡红。

  暑气最盛时往里望去,数不清的“笑靥”攒动——红霞般的蟠桃缀满枝条,累累垂垂,挨挨挤挤。俯身之间指尖可触那份沉甸甸的甜蜜。逆光中,桃皮的绒毛如覆薄霜,凑近细嗅,清冽甜香丝丝缕缕,缠绕心尖。偶有蟠桃藏身叶后,怯怯窥人,反而平添几分生趣。

  这片甜蜜的源头,深植于自然的伟力与玛纳斯人的智慧。玛纳斯河自天山北麓奔涌而下,冲积的沃土在此沉积。天山雪水汩汩浸润,携来丰沛的微量元素,共同雕琢这片宝地。玛河水滋养的桃树,在年复一年的光阴里愈发挺拔坚韧,蕴藏着“生生不息”。由此结出的蟠桃,着色如霞,浓甜多汁,质地绵密,是大地慷慨的恩赐,是辛勤耕耘的成果。

  此刻,我的目光贪婪地吸附在桃上,却被桃农一声爽朗的笑打断。攀谈间,他顺手递来一枚硕大的蟠桃。指尖轻剥薄皮,丰腴的果肉汁光莹润。一口咬下,甘冽的琼浆瞬间在齿间迸裂奔涌,强烈的甜美冲击直抵灵魂深处,令人沉醉。

  此刻,三轮车满载着“桃红”疾驰而来。我好奇它们的去向,桃农热情邀我前往。车停于大棚之下,工人们巧手轻取鲜桃,分拣、过秤、按订单打包。一场甜蜜的“蟠桃之旅”,正乘着数字化的羽翼,飞越天山南北。传统种植与现代物流的脉搏在此刻和谐共振,让源于新疆的礼物成为四方餐桌上的时令惊喜。

  如今,这桃园已成为声名远播的打卡地。立于生机盎然的桃园中,我看到玛纳斯县的桃产业如同这深植沃土的桃树,日益根深叶茂。那枝头累累的硕果,染红的何止是季节的脸颊?它更映照着桃农对生活的希望。这“灼灼”之光,是自然生命的绚烂绽放,更是扎根于斯、耕耘于斯的人们,用汗水和智慧点燃的产业之光、幸福之光。

  夜幕低垂,挥手作别。清风中,桃农质朴的笑语裹挟着醉人的桃香,在戈壁绿洲的夜空久久浮荡,飘向远方……这桃香,是甜蜜事业的芬芳,是绿洲生机的歌谣,更是古老丝绸之路上,一曲关于扎根、奉献与共享的现代田园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