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那双涂白的军绿色球鞋

  □成昕

  微风轻拂,学校操场边的白杨树密密层层的枝叶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透着精神气儿。桔红色的塑胶跑道在斜斜的晨光照耀下,如同一条五彩斑斓的丝带环绕着操场。我步履轻盈地慢跑着,突然,身后一位健步如飞的年轻人超我而去。他脚上的军绿色迷彩运动鞋吸引了我的眼球,记忆闸门瞬间被打开。

  回想起40多年前在团场学校参加春季运动会的场景,像电影一幕幕地回放。1978年,我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小学上四年级。校园西侧的黄土操场,煤渣铺成跑道,坑坑洼洼,一不小心就摔个趔趄。上体育课,同学们穿着清一色的黑色平底布鞋在操场跑步、跳绳、砸沙包、踢毽子,嬉戏时的欢声笑语在操场回荡,足球、篮球、乒乓球是少见的。体育课结束后,晴天同学们是一身土,雨天是一身泥。尽管如此,同学们还是喜欢上体育课,因为在体育课上可以自由地奔跑,放飞青春。

  5月的北疆,阳光变得热烈而奔放,空气中弥漫着沙枣花的芳香,学校要举办春季运动会了,我擅长短跑,报名参加一百米比赛。

  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要求每个班级走方队,为了整齐划一,班主任提前通知同学们尽量穿白球鞋、白衬衣、蓝裤子。那时候物质匮乏,白球鞋是稀罕物,对一般的家庭来说,更是奢侈品。父亲从部队转业,每月工资38.92元,一家五口人,生活比较拮据。放学回家,我兴奋地告诉父母参加运动会所需的物品。父亲面带笑容从印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的箱子里拿出一双军绿色球鞋。父亲轻轻拍着我的肩膀说:“儿子,你试一试。”父亲平时不舍得穿,只有重要日子才会穿。我小心翼翼打开两层报纸包裹着的球鞋,迫不及待地穿在了脚上,欢快地在房前屋后跑了两圈。厚实的橡胶鞋底,而且还有深沟,抓地力强,大小合适。我喃喃自语:“美中不足的是球鞋是军绿色,我想要白色的。”父亲听到后语重心长地说:“生活中不要攀比,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美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有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遇到困难不要撂挑子,要像胡杨树一样坚韧不拔,不怕狂风暴雨,迎难而上。”听了父亲的一席话,我面有愧色低下了头。

  怎样把军绿色球鞋变成白色球鞋呢?我冥思苦想,突然间,想到了老师在课堂上板书的白色粉笔。第二天,找来的白色粉笔头儿把军绿色球鞋带、鞋帮、鞋面反反复复涂成白色,这双球鞋就成了我参加运动会的“神器”,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运动会开幕那天,天空特别蓝。检录处周围人头攒动,彩旗招展,运动员进行曲在校园回荡。阳光一照,“白球鞋”泛着粉笔特有的哑白光,和别人真正的白球鞋一比,显得有些寒酸。想起父亲谆谆教诲,将自卑的心情抛向九霄云外。我轻轻抚平白色粗布号码布,用四枚别针别在白衬衣的正前胸,暗下决心,比赛见高低。

  选手们站在起跑线上,个个摩拳擦掌,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随着裁判员“各就各位,预备!”一声清脆的哨响,选手们如离弦之箭冲出起跑线。我按照体育老师平时教的要领,右脚用力蹬着煤渣跑道,左脚迅速发力,双臂用力前后摆,耳边呼呼生风,脚下有使不完的劲。煤渣跑道上黑色扬尘紧跟着运动员身后四下飞舞,盘旋升腾,像被惊起的鸦群。汗水和扬尘融在一起,黑褐色的汗水顺着额头流向脸颊,淌向衣领,脸上一道道蜿蜒的汗迹,像泥猴一样。我顾不得擦汗,使出洪荒之力,冲向终点线,成绩是16.2秒,获得了第二名,奖品是印有“建设边疆”字样的搪瓷缸子里盛满了红烧肉。获奖的运动员们欢呼雀跃,相互祝贺,颁奖现场充满了欢乐、热烈的气氛。不经意间,我看到我那双涂白的运动鞋被汗水浸染得白一片、绿一片、黑一片,像葱郁的松林,连绵的云雾,巍峨的群山,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栩栩如生,美不胜收,我开心地笑了。心里默默感谢父亲的军绿色军鞋传递的挚爱,这份爱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像一束光照亮我前方的路,伴我前行,激励我坚定信念,顽强拼搏,勇攀高峰。

  回首团场学校从黄土操场、炉渣跑道到现代塑胶跑道、仿真草皮足球场、标准化室内体育馆……这里发生的变化见证了一代代学生的成长,折射出伟大祖国的日新月异,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虽然,现在各种款式的运动鞋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当年参加运动会的场景,特别是那双涂白的军绿色球鞋,永远珍藏在我的人生相册里,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