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从“有证难用”到“双证管用”,昌吉州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凭借过硬技能端稳“饭碗”——

“一培双证”破就业堵点 技能赋能点亮民生路

  9月2日,在阜康市金海职业培训学校的实操教室内,学员正在进行实操训练。

  □杨 涛摄

  □本报记者 杨雍 宋良壁  通讯员 马彦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昌吉州聚焦劳动者“有证难上岗”的痛点,创新“人社+N”培训模式,推行“一培双证”,让技能培训与行业认证无缝衔接,既降低了劳动者求职成本,又精准匹配企业用工需求。

  近日,记者在新疆宜化矿业有限公司五彩湾煤矿的作业现场看到,叉车司机邓玉昌正熟练操控设备转运物资。如今,每月1万元的工资,让他对这份工作格外珍惜,而改变缘于去年他拿到的两个证书。

  “光有培训证,企业不认。去年我又参加了县里的叉车培训,拿到了职业资格证和操作证,现在,我的工资和以前相比翻了一番!”邓玉昌说。

  邓玉昌是“一证双培”的受益者之一。2024年,昌吉州人社部门创新推出“人社+N”培训模式,即通过与人社、应急、公安、住建等多部门联动,将技能培训课程与行业资格考核深度融合,实现“一次培训、同步考核、双证到手”,也就是“一培双证”。

  “过去,劳动者要先学会技能,再自费考取行业资格证,少则需要花费几百元,多则几千元。现在,我们采用‘课程融合、考核同步’的方式,劳动者接受培训后可以直接拿双证,既省了钱,又节约了时间。”昌吉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级调研员朱辉说。

  针对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准东开发区)的煤电、煤化工企业急需矿山机电工的情况,昌吉州人社部门联合准东开发区管委会,专门开设了“一培双证”专班,学员马小龙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培训时,我又学技术,又练实操,培训考试之后,直接拿到矿山机电工技能等级证和特种作业操作证。如今,我在准东开发区的一家煤电公司上班,月薪8500元,不仅离家近,收入也稳定。”学员马小龙说。

  从“有证难用”到“双证管用”,变化的背后是政策的温度与创新的力度。截至目前,昌吉州已开展“一培双证”培训2868人次,为劳动者节约考证成本超150万元。今年以来,我州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98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凭借过硬技能端稳了“饭碗”。

  “下一步,昌吉州还将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等,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模式,让技能培训更贴市场、更惠民生。”昌吉州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昌吉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于峰山说。

  “一培双证”政策将个人梦想与发展大局连接起来。昌吉州以政策创新破解就业堵点,用技能赋能点亮民生希望,为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写下了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