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徽淮北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职工乡镇公务活动期间用餐管理的通知》,要求市直单位工作人员下乡就餐时刷卡自费吃食堂,不安排、不陪同,从源头破除基层公务接待不正之风,确保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上面的干部不用再为“这顿饭该不该让基层报销”纠结,只需一张卡,就能在任意定点食堂轻松就餐,按标准付费,干净利落,不再欠下“人情债”,也不再担心触碰纪律红线。对基层单位而言,既卸下了沉重的接待包袱,不用为“要不要请领导吃饭”发愁,也不需要安排人员陪同,不再为菜单和标准绞尽脑汁,同时也不用处理繁琐的报销票据,从而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用技术手段把规矩“焊死”在流程里。通过全市联网的结算系统,每笔消费都有记录,每个环节都可监督,想搞小动作都没门儿,在技术上杜绝了诸如事后补开接待公函、一函多餐、“吃虚假公函”、超标准接待等隐形变异的违规吃喝问题。
——摘自9月30日《经济日报》
(作者宾语)
基层考核莫成“PPT大赛”
上级机关在对基层单位检查考核时,不分青红皂白地要求制作PPT,把基层干部弄得手忙脚乱,又是找素材,又是做剪辑,又是搞合成,把PPT修了又修、改了又改,无疑增加了基层负担。
如果硬性要求基层干部制作PPT,并且把基层单位是否制作PPT,PPT制作是否精美、是否出彩当作检查考核的“加分项”,把检查考核弄成了“PPT大赛”,就违背了对基层检查考核的初衷。
上级机关在对基层单位的检查考核中一刀切地要求制作PPT,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如出一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也与那些过度制作账册、填写表格等如出一辙,成为基层干部“指尖上的负担”。
基层单位的工作干得好不好,作风实不实,群众最有发言权。上级机关对基层单位的检查考核,检查的是实干,考核的是实绩。那么,就要到群众中去,到工作第一线去,因为那里才有最真实的全景演示的“PPT”。
——摘自9月11日《浙江日报》
(作者丛玉芝)